以前,農村的孩子,出生後都要起一個小名,一直叫到上小學,或者落戶口的時候,才起一個大名。
「小名」一般只在家庭和親朋好友之間使用。但「小名」卻是「尊姓大名」的前身。
父母給孩子起小名表達了對孩子的一種特殊的愛,農村民間有「孩子沒有小名養不活兒」的說法。認為人的生和死由閻王爺來決定,閻王爺是通過勾畫生死簿上的姓名來判人的生死。由於生死簿上只記載人的大名 ,所以給小孩起一個小名,這樣就避免了閻王爺的監管,從而保住小孩的性命,使其好養活。
解放初期,農村文盲的人多,特別是家庭婦女,沒有幾個人認識字。所以,給孩子起的小名也千奇百怪,有的小名甚至讓人苦笑不得。孩子生下來後,母親看見周圍的可見之物,順口就給孩子起一個小名。如孩子呱呱墜地後,外面傳來幾聲狗叫,孩子馬上有了小名:二狗兒或者三狗兒,既有親昵憐愛之意,又感覺特別親切,好記,叫起來順口。有的孩子小名起的很怪,怪就怪在名字裡面還有故事。比如:有孩子叫「毛驢兒」,說的就是母親懷要分娩的時候難產,急壞了一家人,燒香磕頭,跳大神等都起作用,這個功勁兒,外面突然一頭毛驢大叫,孩子分娩了。大家異口同聲就給這個孩子起這麼一個小名。
過去農村重男輕女現象很嚴重,老一輩人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給孩子起小名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
我們鄰居有個小姑娘的小名叫「滿桌子」,這個名字不是農村人,根本不解其中之含義。原來這戶人家接連生了三個女孩子,到「滿桌子」這個孩子正好是第四個。不知道誰總結一個沒有科學的說法,意思是婦女生孩子有個規律,生第一個是女孩子,第二個又是女孩子,那麼生第三、第四個肯定還是女孩子,一直生到夠一桌才能夠改變性別。這桌子指農村吃飯的炕桌,坐四個人就滿桌了。所以,母親叫她「滿桌子」。明白人聽這孩子叫「滿桌子」,不用問,她肯定有三個姐姐。與此同時,農村叫「帶弟的」、「招弟的」和領弟的特別多,都是為了生男孩子才起這樣的小名,寄託父母盼子心切的一種情感。
再有就是為了討個吉利的口彩,孩子降生後,希望給家庭帶來幸福,改變一下命運等,如:家寶、來福、喜兒等,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起名者的美好願望。
更有特殊者,起的小名讓人苦笑不得。我們隊有一個小夥子叫「約翰遜」,在現在這個年代,聽這個名字還感覺挺時髦,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感覺有些可笑。當時,美國有個總統叫「約翰遜」,當年,中美關係很緊張,群眾集會的時候,經常喊「打到約翰遜」的口號,這個人家生了個男孩子,正好,外面遊行隊伍路過門口喊口號,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這孩子就叫約翰遜吧」,一錘定音,孩子一直叫到上小學,才有了大名。孩子叫這個名字引起了不少麻煩,小孩子玩耍,他經常當靶子挨打,有些孩子見面就喊:「打到約翰遜」,氣得孩子找父母討個說法。
農村裡叫「狗剩子兒」孩子的最多,這是一個時期歷史的產物。以前,農村醫療條件特別差,缺醫少葯,特別是嬰幼兒死亡率非常高,在農村的黃土坑、荒地格子、壕溝里、墳圈子周圍等地方,經常能夠看見野狗在尋找死孩子的屍體。有些孩子得了重病,救治過來了,就給孩子起了一個小名叫「狗剩子兒」,意思是狗吃剩下的,好養活了,一輩子會平平安安。
農村孩子沒有小名的很少,長大以後,小名逐漸地被淡忘,只有自己或者父親兄弟姐妹才能夠回憶起來。
童無「小名」不貴,大無"外號「不富,農村孩子小時候有小名,成年人都有「外號」是普遍現象。
「外號」在書面語言上稱之為綽號。古已有之,並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綽號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綽號有自己起的,有的是外人給起。一般而言,自己起的,蘊涵豐富而含蓄。他人所起,包含著嬉笑怒罵、詼諧幽默成分俱多。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綽號也使歷史名人更富個性化特徵。《水滸傳》的人物李逵的綽號就叫黑旋風,樊瑞綽號叫混世魔王等
農村人起的綽號沒有蘊涵,也不含蓄,但非常形象,每一個綽號後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個性非常明顯,文學家的妙筆都不可能描繪得那麼形象。
從形貌起的綽號,有叫「二跩兒」的,「三晃頭兒」的,「大扁頭兒」的。聽這個綽號,頭腦中就會對這個人有了輪廓的印象。這個人在肢體了有缺欠,或者長的奇形怪狀。
從興趣愛好方面起的綽號,有人經常給某個婦女冠以「大喇叭」或者「小喇叭」的綽號。這裡面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說這個人說話聲音大或者嘴好說,再一種就是喜歡傳假話。有人喜歡推「天九」或者看小牌的賭博活動,綽號就叫「王二耍兒」等。有人賭博老輸,送它一個外號叫「大白給」,「大白給」是說這個人賭博,沒有贏的時候,兜里有多少錢,都白給人家。還有叫「小煙袋」的或者「大煙袋」的,不用解釋,眼前馬上出現一位小臉抽焦黃,眼皮搭拉,煙袋不離嘴的人。
從行為方面起的綽號,有叫「屯大爺」的,這個人在屯裡現在或者以前肯定是調皮搗蛋,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怕的人物。一般人聽見有人叫這個外號,肯定是敬而遠之,不敢跟他有任何來往,躲之最好。假如,有人綽號叫「村不錯」,則當另眼相看了,「村不錯」一般是尊稱,有仗義之舉,是村裡和諧的使者。家有個大事小情」,生活上遇見了困難,找他肯定好使。左右鄰居因為生活瑣事打架,他往那一站,兩句話,兩家馬上息事。這個綽號不是自己封的,是群眾送的,也很公認的。
從舉止方面看,有叫「馬猴子」的,這個人肯定形如猴子,身輕如燕。男人有叫「老太太」的,這個男人肯定一切活動都如老太太,走路慢慢騰騰,整天忙忙叨叨沒完沒了的一個人。
從學識方面看,有叫「小秀才」,肯定識文斷字,當年,在那個文化程度都很低的年代,可以讀報,或者代人寫信等。
小名和綽號都是產生於農村落後時期年代。如今,農村的物質生活豐富,文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已經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起小名的已經非常少,「尊姓大名」起的越來越時髦,綽號也越來越賦有時代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就是新農村的一種文化現象,令人歡欣鼓舞。
鄉情散文:農村人的「小名」和「外號」
以前,農村的孩子,出生後都要起一個小名,一直叫到上小學,或者落戶口的時候,才起一個大名。
「小名」一般只在家庭和親朋好友之間使用。但「小名」卻是「尊姓大名」的前身。
父母給孩子起小名表達了對孩子的一種特殊的愛,農村民間有「孩子沒有小名養不活兒」的說法。認為人的生和死由閻王爺來決定,閻王爺是通過勾畫生死簿上的姓名來判人的生死。由於生死簿上只記載人的大名 ,所以給小孩起一個小名,這樣就避免了閻王爺的監管,從而保住小孩的性命,使其好養活。
解放初期,農村文盲的人多,特別是家庭婦女,沒有幾個人認識字。所以,給孩子起的小名也千奇百怪,有的小名甚至讓人苦笑不得。孩子生下來後,母親看見周圍的可見之物,順口就給孩子起一個小名。如孩子呱呱墜地後,外面傳來幾聲狗叫,孩子馬上有了小名:二狗兒或者三狗兒,既有親昵憐愛之意,又感覺特別親切,好記,叫起來順口。有的孩子小名起的很怪,怪就怪在名字裡面還有故事。比如:有孩子叫「毛驢兒」,說的就是母親懷要分娩的時候難產,急壞了一家人,燒香磕頭,跳大神等都起作用,這個功勁兒,外面突然一頭毛驢大叫,孩子分娩了。大家異口同聲就給這個孩子起這麼一個小名。
過去農村重男輕女現象很嚴重,老一輩人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給孩子起小名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
我們鄰居有個小姑娘的小名叫「滿桌子」,這個名字不是農村人,根本不解其中之含義。原來這戶人家接連生了三個女孩子,到「滿桌子」這個孩子正好是第四個。不知道誰總結一個沒有科學的說法,意思是婦女生孩子有個規律,生第一個是女孩子,第二個又是女孩子,那麼生第三、第四個肯定還是女孩子,一直生到夠一桌才能夠改變性別。這桌子指農村吃飯的炕桌,坐四個人就滿桌了。所以,母親叫她「滿桌子」。明白人聽這孩子叫「滿桌子」,不用問,她肯定有三個姐姐。與此同時,農村叫「帶弟的」、「招弟的」和領弟的特別多,都是為了生男孩子才起這樣的小名,寄託父母盼子心切的一種情感。
再有就是為了討個吉利的口彩,孩子降生後,希望給家庭帶來幸福,改變一下命運等,如:家寶、來福、喜兒等,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起名者的美好願望。
更有特殊者,起的小名讓人苦笑不得。我們隊有一個小夥子叫「約翰遜」,在現在這個年代,聽這個名字還感覺挺時髦,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感覺有些可笑。當時,美國有個總統叫「約翰遜」,當年,中美關係很緊張,群眾集會的時候,經常喊「打到約翰遜」的口號,這個人家生了個男孩子,正好,外面遊行隊伍路過門口喊口號,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這孩子就叫約翰遜吧」,一錘定音,孩子一直叫到上小學,才有了大名。孩子叫這個名字引起了不少麻煩,小孩子玩耍,他經常當靶子挨打,有些孩子見面就喊:「打到約翰遜」,氣得孩子找父母討個說法。
農村裡叫「狗剩子兒」孩子的最多,這是一個時期歷史的產物。以前,農村醫療條件特別差,缺醫少葯,特別是嬰幼兒死亡率非常高,在農村的黃土坑、荒地格子、壕溝里、墳圈子周圍等地方,經常能夠看見野狗在尋找死孩子的屍體。有些孩子得了重病,救治過來了,就給孩子起了一個小名叫「狗剩子兒」,意思是狗吃剩下的,好養活了,一輩子會平平安安。
農村孩子沒有小名的很少,長大以後,小名逐漸地被淡忘,只有自己或者父親兄弟姐妹才能夠回憶起來。
童無「小名」不貴,大無"外號「不富,農村孩子小時候有小名,成年人都有「外號」是普遍現象。
「外號」在書面語言上稱之為綽號。古已有之,並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綽號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綽號有自己起的,有的是外人給起。一般而言,自己起的,蘊涵豐富而含蓄。他人所起,包含著嬉笑怒罵、詼諧幽默成分俱多。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綽號也使歷史名人更富個性化特徵。《水滸傳》的人物李逵的綽號就叫黑旋風,樊瑞綽號叫混世魔王等
農村人起的綽號沒有蘊涵,也不含蓄,但非常形象,每一個綽號後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個性非常明顯,文學家的妙筆都不可能描繪得那麼形象。
從形貌起的綽號,有叫「二跩兒」的,「三晃頭兒」的,「大扁頭兒」的。聽這個綽號,頭腦中就會對這個人有了輪廓的印象。這個人在肢體了有缺欠,或者長的奇形怪狀。
從興趣愛好方面起的綽號,有人經常給某個婦女冠以「大喇叭」或者「小喇叭」的綽號。這裡面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說這個人說話聲音大或者嘴好說,再一種就是喜歡傳假話。有人喜歡推「天九」或者看小牌的賭博活動,綽號就叫「王二耍兒」等。有人賭博老輸,送它一個外號叫「大白給」,「大白給」是說這個人賭博,沒有贏的時候,兜里有多少錢,都白給人家。還有叫「小煙袋」的或者「大煙袋」的,不用解釋,眼前馬上出現一位小臉抽焦黃,眼皮搭拉,煙袋不離嘴的人。
從行為方面起的綽號,有叫「屯大爺」的,這個人在屯裡現在或者以前肯定是調皮搗蛋,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怕的人物。一般人聽見有人叫這個外號,肯定是敬而遠之,不敢跟他有任何來往,躲之最好。假如,有人綽號叫「村不錯」,則當另眼相看了,「村不錯」一般是尊稱,有仗義之舉,是村裡和諧的使者。家有個大事小情」,生活上遇見了困難,找他肯定好使。左右鄰居因為生活瑣事打架,他往那一站,兩句話,兩家馬上息事。這個綽號不是自己封的,是群眾送的,也很公認的。
從舉止方面看,有叫「馬猴子」的,這個人肯定形如猴子,身輕如燕。男人有叫「老太太」的,這個男人肯定一切活動都如老太太,走路慢慢騰騰,整天忙忙叨叨沒完沒了的一個人。
從學識方面看,有叫「小秀才」,肯定識文斷字,當年,在那個文化程度都很低的年代,可以讀報,或者代人寫信等。
小名和綽號都是產生於農村落後時期年代。如今,農村的物質生活豐富,文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已經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起小名的已經非常少,「尊姓大名」起的越來越時髦,綽號也越來越賦有時代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就是新農村的一種文化現象,令人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