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清王朝的奠基者。當年,他以一個小小的部落起家,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漸有了能夠與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勢力。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可以說,努爾哈赤縱橫沙場之際鮮有敗績,其強悍之名更是令明朝的無數大將為之震撼。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知名人物,死因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謎。史學界有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死在袁崇煥的炮下,但是,卻拿不出具體的依據。
那麼,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
據明史記載,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六萬大軍對明朝的邊境發動了進攻。當時,他已經六十八歲了。但是,就是憑藉著這樣的年老之軀,他竟然硬生生地攻下了明朝的八座城池。連戰連捷的努爾哈赤越戰越勇,絲毫沒有見好就收的打算。
最後,他兵臨寧遠城下,並耀武揚威地發出招降書,想要寧遠的守將袁崇煥歸順自己。寧遠是明朝的邊關重鎮,更是東北防線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此城若失,則明朝的東北邊境終將走向糜爛。袁崇煥面對殺氣騰騰的努爾哈赤,堅決地表示了自己戰鬥到底的決心。
為了鼓舞將士,他更是在寧遠城上架起十一門紅衣大炮,想以此來重創敵軍。紅衣大炮並非空殼子,它們是明朝向英國購買的巨炮。其炮身之長,射程之遠,威力之大,都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此次南下,努爾哈赤勢如破竹,萬萬想不到寧遠城中竟然有如此先進的秘密武器。
努爾哈赤指揮滿清騎兵發動襲擊後,袁崇煥立即下令開炮。轟轟幾聲後,沖在前面的騎兵應聲而到,隨之衝鋒的步兵也是死傷慘重。這時,努爾哈赤才覺察道事情不妙,自幼以放牧為生,之後在白山黑水中崛起,打下了赫赫的基業,但習慣於騎馬衝殺的他,卻對火器一竅不通。
如此一來,後金軍吃了大虧,只得撤兵離去。至於病死說,是出自《清史稿》,據記載,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可《明史》記載:袁崇煥在這次戰鬥中,用火炮擊斃了敵軍的一位大頭目。
但是,這個大頭目是不是努爾哈赤,史書中卻沒有具體的說明。更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代的史書論及努爾哈赤時,都說是因病而死。但是,到底是什麼病,史書中卻似乎是有意避開了這個話題。因此,很多專家都認為:努爾哈赤確實是死在寧遠城下了。
而且,朝鮮方面的史書也支持這種說法,甚至,還詳細記載了袁崇煥戰後嘲諷的事情。後金軍撤退後,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敵軍軍營中慰問,還特意對努爾哈赤說道:「老將軍橫行天下那麼多年,今天卻敗在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手上。看來,這就是天數啊!」
重傷下的努爾哈赤火冒三丈,當即想要同袁崇煥約下時間再次戰鬥。誰知,怒火攻心之下,他不久就命歸黃泉了。
如此說來,努爾哈赤確實很有可能死於寧遠一戰。但是,也有不少研究人員存有疑問。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就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並提出第三種觀點「憤懣致死」說:
既然努爾哈赤受了重傷,袁崇煥還派人查看過。那麼,這樣的一個功勞,為何袁崇煥沒有向明廷奏報呢?就算袁崇煥視功名如糞土,那麼,朝廷中的那麼多官員為何不向皇帝報告這一蓋世功勛?要知道,明軍與後金軍的戰鬥中很少有這樣的勝利。
這期間,他們就是斬首了幾名後金兵也要大書特書,何況是擊傷了敵軍首領?其實,在明史中,寧遠大捷確確實實報告給了朝廷。但是,其中並沒有提到擊傷了努爾哈赤,明朝的諸多史書中也對此毫無記載,這不能不令人感到疑惑。
後金軍在寧遠撤軍後,努爾哈赤在八個月後才去世。很多人對此解釋道,他在這八個月內遍訪名醫,一直悉心治療。可是,由於受傷太重,還是不久於人世了。但是,史書上明明白白記載著,努爾哈赤在這八個月中曾親自率軍攻打過蒙古,還進行過一些外交活動。
如此行事,怎像一個重傷之人?
其實,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於五日之後,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大妃烏拉那拉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叆雞堡逝世了。
雖然,歷史的真相很難還原,但是,將這一系列的資料放在一起考慮後,研究人員逐漸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時年事已高,而且突然打了敗仗,內心抑鬱不平。他雖然一直想要同袁崇煥再次較量較量,可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在調養中憤憤而終。
雖然,不能斷定寧遠城下受炮傷的就是他,但是,寧遠之戰肯定給了努爾哈赤一記重拳。也就是說,年齡和寧遠之戰,是努爾哈赤死亡的兩大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清史稿》、《明史》、《春坡堂日月錄》】
努爾哈赤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袁崇煥一炮轟死的嗎?
努爾哈赤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清王朝的奠基者。當年,他以一個小小的部落起家,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漸有了能夠與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勢力。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可以說,努爾哈赤縱橫沙場之際鮮有敗績,其強悍之名更是令明朝的無數大將為之震撼。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知名人物,死因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謎。史學界有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死在袁崇煥的炮下,但是,卻拿不出具體的依據。
那麼,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
據明史記載,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六萬大軍對明朝的邊境發動了進攻。當時,他已經六十八歲了。但是,就是憑藉著這樣的年老之軀,他竟然硬生生地攻下了明朝的八座城池。連戰連捷的努爾哈赤越戰越勇,絲毫沒有見好就收的打算。
最後,他兵臨寧遠城下,並耀武揚威地發出招降書,想要寧遠的守將袁崇煥歸順自己。寧遠是明朝的邊關重鎮,更是東北防線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此城若失,則明朝的東北邊境終將走向糜爛。袁崇煥面對殺氣騰騰的努爾哈赤,堅決地表示了自己戰鬥到底的決心。
為了鼓舞將士,他更是在寧遠城上架起十一門紅衣大炮,想以此來重創敵軍。紅衣大炮並非空殼子,它們是明朝向英國購買的巨炮。其炮身之長,射程之遠,威力之大,都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此次南下,努爾哈赤勢如破竹,萬萬想不到寧遠城中竟然有如此先進的秘密武器。
努爾哈赤指揮滿清騎兵發動襲擊後,袁崇煥立即下令開炮。轟轟幾聲後,沖在前面的騎兵應聲而到,隨之衝鋒的步兵也是死傷慘重。這時,努爾哈赤才覺察道事情不妙,自幼以放牧為生,之後在白山黑水中崛起,打下了赫赫的基業,但習慣於騎馬衝殺的他,卻對火器一竅不通。
如此一來,後金軍吃了大虧,只得撤兵離去。至於病死說,是出自《清史稿》,據記載,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可《明史》記載:袁崇煥在這次戰鬥中,用火炮擊斃了敵軍的一位大頭目。
但是,這個大頭目是不是努爾哈赤,史書中卻沒有具體的說明。更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代的史書論及努爾哈赤時,都說是因病而死。但是,到底是什麼病,史書中卻似乎是有意避開了這個話題。因此,很多專家都認為:努爾哈赤確實是死在寧遠城下了。
而且,朝鮮方面的史書也支持這種說法,甚至,還詳細記載了袁崇煥戰後嘲諷的事情。後金軍撤退後,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敵軍軍營中慰問,還特意對努爾哈赤說道:「老將軍橫行天下那麼多年,今天卻敗在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手上。看來,這就是天數啊!」
重傷下的努爾哈赤火冒三丈,當即想要同袁崇煥約下時間再次戰鬥。誰知,怒火攻心之下,他不久就命歸黃泉了。
如此說來,努爾哈赤確實很有可能死於寧遠一戰。但是,也有不少研究人員存有疑問。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就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並提出第三種觀點「憤懣致死」說:
既然努爾哈赤受了重傷,袁崇煥還派人查看過。那麼,這樣的一個功勞,為何袁崇煥沒有向明廷奏報呢?就算袁崇煥視功名如糞土,那麼,朝廷中的那麼多官員為何不向皇帝報告這一蓋世功勛?要知道,明軍與後金軍的戰鬥中很少有這樣的勝利。
這期間,他們就是斬首了幾名後金兵也要大書特書,何況是擊傷了敵軍首領?其實,在明史中,寧遠大捷確確實實報告給了朝廷。但是,其中並沒有提到擊傷了努爾哈赤,明朝的諸多史書中也對此毫無記載,這不能不令人感到疑惑。
後金軍在寧遠撤軍後,努爾哈赤在八個月後才去世。很多人對此解釋道,他在這八個月內遍訪名醫,一直悉心治療。可是,由於受傷太重,還是不久於人世了。但是,史書上明明白白記載著,努爾哈赤在這八個月中曾親自率軍攻打過蒙古,還進行過一些外交活動。
如此行事,怎像一個重傷之人?
其實,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於五日之後,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大妃烏拉那拉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叆雞堡逝世了。
雖然,歷史的真相很難還原,但是,將這一系列的資料放在一起考慮後,研究人員逐漸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時年事已高,而且突然打了敗仗,內心抑鬱不平。他雖然一直想要同袁崇煥再次較量較量,可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在調養中憤憤而終。
雖然,不能斷定寧遠城下受炮傷的就是他,但是,寧遠之戰肯定給了努爾哈赤一記重拳。也就是說,年齡和寧遠之戰,是努爾哈赤死亡的兩大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清史稿》、《明史》、《春坡堂日月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