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盛的王朝自然不缺英明的皇帝,在西漢王朝金碧輝煌的帝王譜中,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在很多時候都被忽略不計。劉賀短暫的一生扮演了四種角色,從王到帝,再由帝歸民,再由民封侯,猶如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身不由己,這命數到底是怎樣一個是非黑白。劉賀的人生軌跡一、劉賀即位在說劉賀之前,先要說另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霍光。他是造成劉賀這樣人生的最大原因。
那麼霍光又是誰?西漢的霍姓,為人們所熟知的當屬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是霍去病把弟弟推薦給了漢武帝,但霍光受到漢武帝的賞識,不只因為他是冠軍侯的弟弟,更來自他個人的修為。影視劇中霍光形象
史書記載:霍光侍奉皇帝二十多年,如履薄冰,沒犯過一次錯。有人偷偷觀察,發現他每次出入宮禁的腳步都會落在同一位置,分毫不差,如此隱忍與自制力,何止令人欽佩,簡直令人恐懼。但對他的主子來說就太好了。難怪霍光沒有尺寸之功,漢武帝卻把他比作周公,臨終還讓他和幾位重臣共同輔佐小皇帝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小兒子,八歲即位,是為漢昭帝。影視劇中漢昭帝形象
年幼的孩子繼承皇位,必須有可靠的大臣來輔佐,漢武帝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如果只有一個輔政大臣,權力大了,他就必然會控制朝廷,所以漢武帝做了一個非常巧妙地設計,指定了四個人作為輔政大臣」,霍光、金日磾(mì dī)、桑弘羊、上官桀。讓他們既能夠相互牽制,又可以幫助漢昭帝處理朝政。四輔政大臣
但中國古代的政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集權專制的政治,由幾個人實現一種共和的局面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四人合作輔政),其中必然要有人打破這種平衡,獨攬大權。很快,霍光利用他「領尚書事」這個獨特的身份,開始逐漸把別人的權力攬過去,並打壓對手。經過不斷的博弈,霍光勝出,從而激起一場醞釀已久的宮廷政變。
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因為沒有被立為皇帝,心存怨恨。上官桀因為權力被霍光奪走,內心十分仇恨霍光,於是這幾股政治勢力就暫時聯合起來,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金日磾在漢昭帝登基沒多久就去世了)。燕王旦見事情敗露,內心惶恐,自焚而死。
霍光唯獨放過了上官桀的孫女,同時也是自己的外孫女,9歲的上官皇后。她是中國古代最年幼的皇后,但這正是外祖父霍光想要的。
通過這次事變,輔政大臣就只剩下霍光一人了,而漢昭帝年紀尚小,西漢朝廷的實際執政者就只有霍光了。
《漢書》記載:
「事發覺,光盡誅桀,弘羊外人宗族,光威震海內」
霍光從此威震海內,一手遮天,獨攬大權。但客觀上,由於霍光採取減少賦稅的寬鬆政策,休養生息,鼓勵農桑。對內大赦天下,對外鳴金收兵,以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他的政策對於漢武帝窮兵黷武后的西漢經濟恢復,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霍光雖然專權,卻程序縝密,猶如他上朝的腳步,按部就班。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漢昭帝的授權,後來漢昭帝駕崩,霍光還有上官皇太后的允諾,霍光的一言一行可謂天衣無縫。
雖然年紀尚小的漢昭帝對霍光言聽計從,但霍光並不放心,非要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后為漢昭帝生一個有霍家血脈的皇子。於是他下令,除了上官皇后外,所有的後宮佳麗都不得親近皇帝。甚至命他們穿上封閉式的內衣,可謂嚴防死守。但事與願違,直到漢昭帝21歲駕崩,上官皇后也沒能生育。影視劇中上官皇后形象
漢昭帝駕崩後,按照漢朝慣例和群臣動議繼承帝位的人,本來應該是漢武帝唯一在世的兒子,廣陵王劉胥。但他貪圖遊樂,品行不端。影視劇中廣陵王劉胥形象
「胥壯大,好倡樂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狂獸」
「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
可見,劉胥是個體魄健壯的成年諸侯王,霍光因此而憂心忡忡,他的擔心不僅僅是廣陵王品行不端,更主要是劉胥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他在廣陵國做諸侯國王,已經幾十年了,可想而知,在政治上劉胥不會是毫無經驗。同時劉胥的手下也有一群人支持他,勢力比較強大,這些都是霍光需要面對的。
「光內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
「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
「言合光意」
霍光正在糾結的時候,有郎官上書,提出古有先例,只要有更合適做皇帝的人,就可以廢長立幼。眾臣無語,卻正中霍光下懷,上書郎官因此獲得提拔,霍光終於甩掉了劉胥,挑選了一位年少的繼承人,昌邑王劉賀。影視劇中昌邑王劉賀形象
當時的昌邑王劉賀和廣陵王劉胥比起來年齡還不到二十歲,也沒有什麼政治歷練,沒有太多自己的黨羽,勢力完全威脅不到霍光對朝廷的掌控。
但在《漢書》的記載中,劉賀同樣舉止輕狂,肆意妄為。霍光不可能不知道,但劉賀年少,孺子或許可教,為了撲滅朝中大臣們對立廣陵王為皇帝的動議,保住自己的權力,在霍光的推動下,昌邑王劉賀被推舉為皇帝。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當睡眼惺忪的昌邑王被傳詔官叫醒,面對天上掉下來的一張大餡餅,他一定以為還在夢遊。
《漢書》記載:劉賀中午就率眾直奔長安了,一路車輪滾滾,馬匹相繼累倒,但前方皇帝的寶座在招手。
屬下勸他低調,劉賀的內心卻早已天馬行空,日月星辰了。
他可能會想起伐秦滅楚,威加海內的祖上漢高祖劉邦,想起開疆拓土,雄才大略的祖父劉徹。也想起自己的父親第一代昌邑王劉髆,不到20歲去世壯志未酬。劉賀世系圖
如今自己成了皇帝既與列祖列宗齊名,也可以告慰先父了。可惜劉賀沉不住氣,否則很難理解他那麼心急火燎的進京即位,卻還在途中採買特產,私藏女子。或許他大喜之餘,很有些得意忘形吧。
我們對劉賀的認知基本都源於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漢書》。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人班固,他出身史學世家,治學嚴謹頗受皇帝賞識,因此這部以尊重文獻著稱的《漢書》當屬正史。班固形象
那麼《漢書》中的劉賀到底如何呢?
班固說:
「昌邑王動作多不正;行污於庶人」等等
意思是不守規矩,胡作非為,還一意孤行。雖然少不成器,假如他能浪子回頭,尚不至於一敗塗地。
《漢書》詳細記載了劉賀當皇帝後「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的罪狀:
「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做俳倡」
「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中」
「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者斬」
「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
「授璽以來二十七日,適合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諸如:居喪期間與舊臣舞伎酒肉嬉戲,吹拉彈唱,戲野豬,斗老虎,讓下人乘坐太后的專用馬車,自己則與先帝的宮女淫亂。一方面金玉綾羅,亂加封賞,一方面又詔書滿天飛,向各地征繳財物多達1127次。
如此這般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從《漢書》記載的劉賀的所作所為看起來,他真的是非常過分,配不上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德操,他後來被廢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但也有學者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劉賀被廢並不是因為他的言行舉止,而是另有原因。
因為後來廢黜劉賀的詔書裡面沒有舉出任何一項有實質性的劉賀不配做皇帝的這樣的內容,大多數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體現的是劉賀不太沉穩,不太成熟,不太符合禮儀規範,但表面上在詔書裡面列舉的所有事情,都不足以決定他不能做皇帝。
我認為不管是史書上,還是《漢書》上對於劉賀本人的描繪和記載,不可以完全相信,對於像劉賀這樣的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者總要對他個人的道德品質以及他的學養,橫加指責,橫加罪名,所以也不足奇。
但東漢的班固與西漢的劉賀相差不過一百多年,相關史料尚未遺失,改朝換代(西漢 – 新朝 – 東漢)又降低了犯上的風險。《漢書》的可信度理應很高,但書是人寫的,個人傾向在所難免。能夠彌補這不足的,恰恰是沉埋於地下的歷史遺存。江西發現的海昏侯劉賀墓葬
我們用事實說話,2011年發現的海昏侯劉賀的墓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總計80多公斤的金器,超過全中國出土於西漢墓葬的金器總和,其中馬蹄金和麟趾金更是皇家特製的賞金,一個偏遠列侯(劉賀去世時為海昏侯),僅僅陪葬的黃金就如此令人瞠目,他生前該是多麼揮金如土,紙醉金迷啊,劉賀被廢的罪狀之一就是一擲千金,隨意賞給臣屬。海昏侯墓中黃金
但《漢書》又記載:
「廢帝歸故國,賜湯沐邑,故王家財皆予賀」
劉賀被廢除皇位後,上官皇太后恩准不用查抄昌邑王歷年積累的財產,可能連劉賀在皇宮獲得的財物也都留給了他,考古專家在幾塊金餅上發現了「臣賀酎黃金一斤」的墨書字跡,臣賀就是劉賀。墓中出現大量的黃金,西漢厚葬成風,墓中黃金眾多也很難證明劉賀奢靡成風。
然而假如劉賀被冤枉了,是誰冤枉了他?二、因何被廢?劉賀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劉髆就去世了,這對於劉賀的心理成長是一個不利的因素,劉賀有點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非常任性,而他的任性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那劉賀27天被廢,就是因為他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熊孩子么?
《漢書》講了另一段故事:
「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
劉賀從封地帶來的二百多位隨從臣屬,都因為誤導主人,讓劉賀深陷邪惡,而被霍光全部誅殺,問斬前,他們在街頭大聲哭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何事未斷,反受誰之亂?《漢書》沒有解釋。
宋《東坡志林》:
「著此者,亦欲後人微見其意也」
「光等數賀之惡,可盡信哉?」
宋代大文豪蘇軾說《漢書》中的這句話明顯暗示有某種圖謀,漢書作者就是要讓後人從中去意會歷史的真相。無論如何,劉賀的被廢或許另有玄機,焦點還是三朝元老霍光。影視劇中霍光形象
當劉賀在內宮我行我素的時候,霍光並沒有閉上雙眼,如果劉賀只是一個醉生夢死的紈絝,只要大權沒有旁落,霍光完全可以視而不見,至少不用太著急,27天時間就要廢掉一個皇帝,顯然一向老成持重的霍光再也坐不穩了。
危機迫在眉睫,什麼危機?那肯定是霍光最喜愛的權力啊,他對朝廷的掌控收到了威脅。這個威脅來自哪裡?只能是劉賀。
劉賀年少,缺少政治經驗,當了皇帝後卻把推舉他的「恩人」霍光忘了個乾淨。反而對親信大加封賞。一個年輕的帝王,怎麼處理和老臣的關係,其實很多代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政治權力的交替往往都會出現摩擦,出現衝突,出現矛盾,甚至導致危機,甚至會流血的。
霍光扶持劉賀登基的初衷眼看就要落空,或許劉賀本來就沒想當霍光的傀儡。他那些三教九流前呼後擁的隨員,正一步步逼近皇宮大內的重要崗位。顯然劉賀是要動霍光的乳酪了,朝廷官員的任命,這一直是由霍光控制的,現在劉賀完全不管霍光,想幹嘛就幹嘛,這引起霍光的強烈不滿。終於,一項敏感的人事任命讓霍光忍無可忍。
長樂宮衛尉的任命,而長樂宮是上官太后的寢宮。
上官太后在當時的西漢朝堂上,擁有名義上超過劉賀的最終決策權,她又是霍光的外孫女。劉賀當然坐卧不寧,於是他任命自己的舊臣安樂為長樂宮衛尉。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劉賀不成熟的動了宮廷禁衛,這馬上引起霍光的強烈反應。霍光鷹犬遍布,尤其是宮廷防衛和禁軍將領。一水都是霍家軍,現在劉賀插足,早晚會反客為主。
霍光徹底明白,這個皇帝是不能用了。
霍光的權勢那麼顯赫,他又是一個不願意放權的人,我們在他之前處理爭權對手上官桀和桑弘羊時,能夠下狠心,下狠手就已經見識過了。
老謀深算的霍大將軍雖然獨斷專行,但程序上必須步調一致,他派人到大司農田延年家中去,讓他同意廢掉劉賀,田延年怕極了,他的夫人(司馬遷的女兒),乘著霍光派來的人去上廁所的時間,告訴丈夫,叫他趕緊同意,要是不同意的話,恐怕小命就沒了,這樣等傳話的人回來,田延年趕忙說同意霍光的意見,同意把劉賀廢掉,霍光的親信田延年都被嚇成這樣,其他的大臣們哪敢不同意啊」
「延年起至更衣,敝夫人遂從東箱謂敝曰:此國大事,今大將軍議已定,使九卿來報君侯,君侯不疾應,與大將軍同心,猶與無決,先事誅矣」
當霍光後來讓群臣表態時,《漢書》的描繪十分傳神
「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
「驚愕失色」這個對群臣聽到消息的反應描述表明,劉賀本身沒有什麼嚴重到他不能做皇帝了的罪過。為什麼要把他廢黜?
霍光得到了田延年的支持,而田延年以非常的手段威脅表態晚的大臣,要殺了他們,這種行為使得參與議政的大臣們一致同意霍光的這個做法,於是大家去見皇太后。
「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羅織罪狀,武力威脅。霍光實際上搞了一場看似眾口一致,有理有據的宮廷政變。這邊磨刀霍霍,劉賀那邊只是在鶯歌燕舞么?
蘇軾認為劉賀的下屬肯定也在預謀推翻霍光,可惜暴露了。他們既沒有韜光養晦,等翅膀硬了再說,也沒能先下手為強,快刀斬亂麻,只好反受其亂。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隨從們大聲喊著說:「當時就應該把霍光給處理了」。
只不過是劉賀手軟,他還年輕,謀略心沒有到那個層次。
《漢書》直言:
「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
劉賀不聽話,才是被霍光廢掉的真正原因
既然如此,《漢書》為什麼又羅列出劉賀的種種荒唐之舉呢?
有學者認為劉賀的狗頭軍師們或許故意營造出聲色犬馬,不求上進的假象。讓機警的霍光放鬆警惕,劉賀一派才能暗度陳倉,掌握實權,無奈這雕蟲小技不過自欺欺人,反而被霍光將錯就錯,把劉賀們誇張的真人秀,變成劉賀不務正業的罪狀。《漢書》只不過如實記錄而已。
萬事俱備,霍光亮出了王牌。他的外孫女,上官皇太后(漢昭帝皇后),宮門一關,孤身一人的劉賀被召到比他還小三歲的太后面前,跪下並接受眾臣的批鬥,聲聲刺耳,句句驚心。
最後宣布 「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當廢」
意思是說劉賀不僅行為不端,而且沒有到祖先劉邦的廟宇中,履行必須的祭拜禮儀,因此登基無效。沒有「告廟」等於祖宗並不認可即位,劉賀或許不知。
但從不犯錯的霍光是疏忽了,還是故意阻撓?
霍光是一個做事非常小心縝密的人,他在安排劉賀做皇帝的程序上,留了一手,沒有讓他告廟,而這是漢代皇帝登基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才是霍光玩的最出色的一手,登基手續沒辦完。有皇帝璽綬也沒用,不合法。
現在終於用上了,這也成為了廢黜劉賀最重要的一個理由之一。
皇太后一個「可」字,通過了廢帝的詔書。
劉賀爭辯,但是為時已晚。霍光直接摘掉了劉賀的皇帝印璽和綬帶。這個廢黜事件也是劉賀集團與霍光集團一新一舊之間的一次直接衝突,劉賀是最主要的犧牲品,他帶來的二百多人全部都身首異處」
劉賀哭著鼻子,孤零零的走了。
連昌邑國的封地都沒有保住(昌邑國已經變成山陽郡)。
而霍光在眾目睽睽中,再次召來了一位18歲的年輕皇帝,劉洵(漢宣帝)。繼續過他大權在握天下他有的快樂日子。劉洵是漢武帝第一位太子劉據的孫子,他因為武帝時期的巫蠱之亂而幼年入獄,後來流落民間飽經世事滄桑。漢宣帝即位後,韜光養晦。事事聽從霍光的指示,五年後霍光去世,宣帝獨掌大權,之後他清算了霍氏家族,滿門抄斬。影視劇中漢宣帝形象三、再授侯爵對於被廢的前皇帝劉賀,漢宣帝也沒有放鬆警惕,他給張敞一封信,命令他去昌邑國(山陽郡)監視劉賀。
漢宣帝在信中說道:
「謹備盜賊,查往來過客,毋下所賜書」
這封信是有深意的,張敞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宣帝是要他對劉賀嚴加監視,於是他到任後,經常去拜訪劉賀,並將自己的觀察詳細稟報:
「故王年二十六七,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
「少鬚眉,身體長大,疾瘺,行步不便」
「閉大門,開小門,廉吏一人為領錢物市買,它不得出入」
張敞告訴漢宣帝,曾經的昌邑王劉賀二十六七歲,臉色很黑,小眼睛,身材高大,行走不便。劉賀府邸的大門總是關著,很少有外人進出,府邸有一個小門,只有一個差役外出採買食物,此外不得出入。張敞還告訴漢宣帝,劉賀的府邸周圍都有兵士日夜巡邏。
可以說劉賀家的這種情況跟我們現代監獄中的囚犯的情況比較類似,劉賀當時應該是一種被監禁的狀況,但他比一般的囚徒要好很多,昌邑國之前積累的王室財富還都是為他所有,他可以在府中盡情享樂,但他沒有行動的自由。
《漢書 武五子傳》
「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
張敞還向漢宣帝報告:根據他的觀察劉賀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情況任性的人了,他的穿著,言語,舉動白痴呆傻。
張敞對劉賀的情況十分可憐,故而他在報告廢帝劉賀的情況時只說了他身體,精神方面的情況,對他政治方面的想法沒有稟告,因此劉賀得以保全性命,沒有死在昌邑王的故宮之中。漢宣帝的擔心稍稍減弱了,劉賀躲過一劫。
按照張敞的稟告,假如他沒有誇大的話,當時的廢帝劉賀已經病入膏肓了。正是這種狀態讓漢宣帝對他網開一面,劉賀在當了11年庶民之後,漢宣帝又封他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侍中衛尉金安上上書言:賀囂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奏可」
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的同時也宣布了他不必每年進京參加祭典,此時劉賀已經被貶山東十餘年,表面上看這是好意,以免身體欠佳的劉賀旅途奔波。
但背後卻另有深意,不需要他參加宗廟祭祀,實際上是取消了劉賀的政治資格(相當於現在的違法後,剝奪政治權利),雖然表面上給了劉賀一個侯爵(海昏侯),但還是讓劉賀遠離長安政治中心。
可見漢宣帝還是不信任劉賀,劉賀本想著靠酎金贏得漢宣帝的好感,靠著入朝參加祭祀,能夠重返西漢政治舞台,但沒想到宣帝不領情,被邊緣化的劉賀是什麼心情?
史書沒有記載,但是考古發現為這一故事續上了新的內容。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幾千枚竹簡中,出土了劉賀與他的夫人給漢宣帝及太皇太后的上書。
其中有內容:
「南藩海昏侯臣賀,昧死再拜上書言」
「再拜為秋請」
「元康四年」等等
元康四年正是劉賀就任海昏侯第二年,他又冒死向宣帝申請參加秋季進京朝拜的活動,即所謂「秋請」。證據顯示,劉賀心有不甘,不斷上書求見,他對朝見帝王重返長安仍然抱有期望。
只可惜這是他的一廂情願。
雖然劉賀處處謹小慎微,但他滿腔熱血鬱結於心,很難做到滴水不漏,何況從他墓中出土的竹簡經文上看,他也不是胸無點墨,才疏學淺。甚至當初被廢黜帝位時,他能當場引用《孝經》來質問霍光:劉賀說天子有錚臣七人,雖失德而不失天下。
這句話說明什麼呢?說明劉賀在自己18歲時對於儒家經典已經是十分熟悉的了,可以出口成章。懷才不遇又不甘寂寞的劉賀,天天想著克己復禮,內心何等的糾結。
後來海昏侯封地豫章郡的郡守孫萬世在和劉賀的閑聊中提到了當初的被廢事件。
劉賀回答:對於沒有提前下手解決霍光是十分後悔的。
孫萬世又提到了他將會被封為豫章王的傳言,劉賀不置可否,只叫他不要宣揚,雖然聊聊幾句對話,但還是流露出他不甘於現狀的馬腳。揚州刺史馬上將劉賀的言語上奏漢宣帝,漢宣帝下詔徹查,結果對話屬實。
於是漢宣帝下詔,削去海昏侯3000戶食邑以示懲戒。整個西漢所有因罪被削減食邑的一共也就6000多戶,劉賀這邊一下子就削減了3000戶,可見在漢宣帝看來,劉賀的不安於現狀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遭此變故,劉賀一蹶不振,第二年劉賀便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波濤起伏,又短暫的一生。
從他的一生來看,19歲時原本安居一方做昌邑王的劉賀,突然榮登帝位。授璽27日後,又驟然被廢,遣回昌邑,11年後,又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33歲時又是突然死亡,他的一生充滿著突然,看似荒誕,但卻又十分悲涼。
可悲,可嘆。
從王到帝、由帝歸民,再由民封侯,海昏侯到底有多昏?
強盛的王朝自然不缺英明的皇帝,在西漢王朝金碧輝煌的帝王譜中,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在很多時候都被忽略不計。劉賀短暫的一生扮演了四種角色,從王到帝,再由帝歸民,再由民封侯,猶如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身不由己,這命數到底是怎樣一個是非黑白。
劉賀的人生軌跡
一、劉賀即位
在說劉賀之前,先要說另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霍光。他是造成劉賀這樣人生的最大原因。
那麼霍光又是誰?西漢的霍姓,為人們所熟知的當屬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是霍去病把弟弟推薦給了漢武帝,但霍光受到漢武帝的賞識,不只因為他是冠軍侯的弟弟,更來自他個人的修為。
影視劇中霍光形象
史書記載:霍光侍奉皇帝二十多年,如履薄冰,沒犯過一次錯。有人偷偷觀察,發現他每次出入宮禁的腳步都會落在同一位置,分毫不差,如此隱忍與自制力,何止令人欽佩,簡直令人恐懼。但對他的主子來說就太好了。難怪霍光沒有尺寸之功,漢武帝卻把他比作周公,臨終還讓他和幾位重臣共同輔佐小皇帝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小兒子,八歲即位,是為漢昭帝。
影視劇中漢昭帝形象
年幼的孩子繼承皇位,必須有可靠的大臣來輔佐,漢武帝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如果只有一個輔政大臣,權力大了,他就必然會控制朝廷,所以漢武帝做了一個非常巧妙地設計,指定了四個人作為輔政大臣」,霍光、金日磾(mì dī)、桑弘羊、上官桀。讓他們既能夠相互牽制,又可以幫助漢昭帝處理朝政。
四輔政大臣
但中國古代的政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集權專制的政治,由幾個人實現一種共和的局面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四人合作輔政),其中必然要有人打破這種平衡,獨攬大權。很快,霍光利用他「領尚書事」這個獨特的身份,開始逐漸把別人的權力攬過去,並打壓對手。經過不斷的博弈,霍光勝出,從而激起一場醞釀已久的宮廷政變。
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因為沒有被立為皇帝,心存怨恨。上官桀因為權力被霍光奪走,內心十分仇恨霍光,於是這幾股政治勢力就暫時聯合起來,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金日磾在漢昭帝登基沒多久就去世了)。燕王旦見事情敗露,內心惶恐,自焚而死。
霍光唯獨放過了上官桀的孫女,同時也是自己的外孫女,9歲的上官皇后。她是中國古代最年幼的皇后,但這正是外祖父霍光想要的。
通過這次事變,輔政大臣就只剩下霍光一人了,而漢昭帝年紀尚小,西漢朝廷的實際執政者就只有霍光了。
《漢書》記載:
「事發覺,光盡誅桀,弘羊外人宗族,光威震海內」
霍光從此威震海內,一手遮天,獨攬大權。但客觀上,由於霍光採取減少賦稅的寬鬆政策,休養生息,鼓勵農桑。對內大赦天下,對外鳴金收兵,以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他的政策對於漢武帝窮兵黷武后的西漢經濟恢復,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霍光雖然專權,卻程序縝密,猶如他上朝的腳步,按部就班。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漢昭帝的授權,後來漢昭帝駕崩,霍光還有上官皇太后的允諾,霍光的一言一行可謂天衣無縫。
雖然年紀尚小的漢昭帝對霍光言聽計從,但霍光並不放心,非要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后為漢昭帝生一個有霍家血脈的皇子。於是他下令,除了上官皇后外,所有的後宮佳麗都不得親近皇帝。甚至命他們穿上封閉式的內衣,可謂嚴防死守。但事與願違,直到漢昭帝21歲駕崩,上官皇后也沒能生育。
影視劇中上官皇后形象
漢昭帝駕崩後,按照漢朝慣例和群臣動議繼承帝位的人,本來應該是漢武帝唯一在世的兒子,廣陵王劉胥。但他貪圖遊樂,品行不端。
影視劇中廣陵王劉胥形象
《漢書》記載:
「胥壯大,好倡樂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狂獸」
「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
可見,劉胥是個體魄健壯的成年諸侯王,霍光因此而憂心忡忡,他的擔心不僅僅是廣陵王品行不端,更主要是劉胥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他在廣陵國做諸侯國王,已經幾十年了,可想而知,在政治上劉胥不會是毫無經驗。同時劉胥的手下也有一群人支持他,勢力比較強大,這些都是霍光需要面對的。
《漢書》記載:
「光內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
「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
「言合光意」
霍光正在糾結的時候,有郎官上書,提出古有先例,只要有更合適做皇帝的人,就可以廢長立幼。眾臣無語,卻正中霍光下懷,上書郎官因此獲得提拔,霍光終於甩掉了劉胥,挑選了一位年少的繼承人,昌邑王劉賀。
影視劇中昌邑王劉賀形象
當時的昌邑王劉賀和廣陵王劉胥比起來年齡還不到二十歲,也沒有什麼政治歷練,沒有太多自己的黨羽,勢力完全威脅不到霍光對朝廷的掌控。
但在《漢書》的記載中,劉賀同樣舉止輕狂,肆意妄為。霍光不可能不知道,但劉賀年少,孺子或許可教,為了撲滅朝中大臣們對立廣陵王為皇帝的動議,保住自己的權力,在霍光的推動下,昌邑王劉賀被推舉為皇帝。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當睡眼惺忪的昌邑王被傳詔官叫醒,面對天上掉下來的一張大餡餅,他一定以為還在夢遊。
《漢書》記載:劉賀中午就率眾直奔長安了,一路車輪滾滾,馬匹相繼累倒,但前方皇帝的寶座在招手。
屬下勸他低調,劉賀的內心卻早已天馬行空,日月星辰了。
他可能會想起伐秦滅楚,威加海內的祖上漢高祖劉邦,想起開疆拓土,雄才大略的祖父劉徹。也想起自己的父親第一代昌邑王劉髆,不到20歲去世壯志未酬。
劉賀世系圖
如今自己成了皇帝既與列祖列宗齊名,也可以告慰先父了。可惜劉賀沉不住氣,否則很難理解他那麼心急火燎的進京即位,卻還在途中採買特產,私藏女子。或許他大喜之餘,很有些得意忘形吧。
我們對劉賀的認知基本都源於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漢書》。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人班固,他出身史學世家,治學嚴謹頗受皇帝賞識,因此這部以尊重文獻著稱的《漢書》當屬正史。
班固形象
那麼《漢書》中的劉賀到底如何呢?
班固說:
「昌邑王動作多不正;行污於庶人」等等
意思是不守規矩,胡作非為,還一意孤行。雖然少不成器,假如他能浪子回頭,尚不至於一敗塗地。
《漢書》詳細記載了劉賀當皇帝後「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的罪狀:
「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做俳倡」
「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中」
「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者斬」
「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
「授璽以來二十七日,適合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諸如:居喪期間與舊臣舞伎酒肉嬉戲,吹拉彈唱,戲野豬,斗老虎,讓下人乘坐太后的專用馬車,自己則與先帝的宮女淫亂。一方面金玉綾羅,亂加封賞,一方面又詔書滿天飛,向各地征繳財物多達1127次。
如此這般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從《漢書》記載的劉賀的所作所為看起來,他真的是非常過分,配不上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德操,他後來被廢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但也有學者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劉賀被廢並不是因為他的言行舉止,而是另有原因。
因為後來廢黜劉賀的詔書裡面沒有舉出任何一項有實質性的劉賀不配做皇帝的這樣的內容,大多數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體現的是劉賀不太沉穩,不太成熟,不太符合禮儀規範,但表面上在詔書裡面列舉的所有事情,都不足以決定他不能做皇帝。
我認為不管是史書上,還是《漢書》上對於劉賀本人的描繪和記載,不可以完全相信,對於像劉賀這樣的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者總要對他個人的道德品質以及他的學養,橫加指責,橫加罪名,所以也不足奇。
但東漢的班固與西漢的劉賀相差不過一百多年,相關史料尚未遺失,改朝換代(西漢 – 新朝 – 東漢)又降低了犯上的風險。《漢書》的可信度理應很高,但書是人寫的,個人傾向在所難免。能夠彌補這不足的,恰恰是沉埋於地下的歷史遺存。
江西發現的海昏侯劉賀墓葬
我們用事實說話,2011年發現的海昏侯劉賀的墓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總計80多公斤的金器,超過全中國出土於西漢墓葬的金器總和,其中馬蹄金和麟趾金更是皇家特製的賞金,一個偏遠列侯(劉賀去世時為海昏侯),僅僅陪葬的黃金就如此令人瞠目,他生前該是多麼揮金如土,紙醉金迷啊,劉賀被廢的罪狀之一就是一擲千金,隨意賞給臣屬。
海昏侯墓中黃金
但《漢書》又記載:
「廢帝歸故國,賜湯沐邑,故王家財皆予賀」
劉賀被廢除皇位後,上官皇太后恩准不用查抄昌邑王歷年積累的財產,可能連劉賀在皇宮獲得的財物也都留給了他,考古專家在幾塊金餅上發現了「臣賀酎黃金一斤」的墨書字跡,臣賀就是劉賀。墓中出現大量的黃金,西漢厚葬成風,墓中黃金眾多也很難證明劉賀奢靡成風。
然而假如劉賀被冤枉了,是誰冤枉了他?
二、因何被廢?
劉賀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劉髆就去世了,這對於劉賀的心理成長是一個不利的因素,劉賀有點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非常任性,而他的任性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那劉賀27天被廢,就是因為他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熊孩子么?
《漢書》講了另一段故事:
「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
劉賀從封地帶來的二百多位隨從臣屬,都因為誤導主人,讓劉賀深陷邪惡,而被霍光全部誅殺,問斬前,他們在街頭大聲哭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何事未斷,反受誰之亂?《漢書》沒有解釋。
宋《東坡志林》:
「著此者,亦欲後人微見其意也」
「光等數賀之惡,可盡信哉?」
宋代大文豪蘇軾說《漢書》中的這句話明顯暗示有某種圖謀,漢書作者就是要讓後人從中去意會歷史的真相。無論如何,劉賀的被廢或許另有玄機,焦點還是三朝元老霍光。
影視劇中霍光形象
當劉賀在內宮我行我素的時候,霍光並沒有閉上雙眼,如果劉賀只是一個醉生夢死的紈絝,只要大權沒有旁落,霍光完全可以視而不見,至少不用太著急,27天時間就要廢掉一個皇帝,顯然一向老成持重的霍光再也坐不穩了。
危機迫在眉睫,什麼危機?那肯定是霍光最喜愛的權力啊,他對朝廷的掌控收到了威脅。這個威脅來自哪裡?只能是劉賀。
劉賀年少,缺少政治經驗,當了皇帝後卻把推舉他的「恩人」霍光忘了個乾淨。反而對親信大加封賞。一個年輕的帝王,怎麼處理和老臣的關係,其實很多代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政治權力的交替往往都會出現摩擦,出現衝突,出現矛盾,甚至導致危機,甚至會流血的。
霍光扶持劉賀登基的初衷眼看就要落空,或許劉賀本來就沒想當霍光的傀儡。他那些三教九流前呼後擁的隨員,正一步步逼近皇宮大內的重要崗位。顯然劉賀是要動霍光的乳酪了,朝廷官員的任命,這一直是由霍光控制的,現在劉賀完全不管霍光,想幹嘛就幹嘛,這引起霍光的強烈不滿。終於,一項敏感的人事任命讓霍光忍無可忍。
長樂宮衛尉的任命,而長樂宮是上官太后的寢宮。
上官太后在當時的西漢朝堂上,擁有名義上超過劉賀的最終決策權,她又是霍光的外孫女。劉賀當然坐卧不寧,於是他任命自己的舊臣安樂為長樂宮衛尉。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劉賀不成熟的動了宮廷禁衛,這馬上引起霍光的強烈反應。霍光鷹犬遍布,尤其是宮廷防衛和禁軍將領。一水都是霍家軍,現在劉賀插足,早晚會反客為主。
霍光徹底明白,這個皇帝是不能用了。
霍光的權勢那麼顯赫,他又是一個不願意放權的人,我們在他之前處理爭權對手上官桀和桑弘羊時,能夠下狠心,下狠手就已經見識過了。
老謀深算的霍大將軍雖然獨斷專行,但程序上必須步調一致,他派人到大司農田延年家中去,讓他同意廢掉劉賀,田延年怕極了,他的夫人(司馬遷的女兒),乘著霍光派來的人去上廁所的時間,告訴丈夫,叫他趕緊同意,要是不同意的話,恐怕小命就沒了,這樣等傳話的人回來,田延年趕忙說同意霍光的意見,同意把劉賀廢掉,霍光的親信田延年都被嚇成這樣,其他的大臣們哪敢不同意啊」
《漢書》記載:
「延年起至更衣,敝夫人遂從東箱謂敝曰:此國大事,今大將軍議已定,使九卿來報君侯,君侯不疾應,與大將軍同心,猶與無決,先事誅矣」
當霍光後來讓群臣表態時,《漢書》的描繪十分傳神
「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
「驚愕失色」這個對群臣聽到消息的反應描述表明,劉賀本身沒有什麼嚴重到他不能做皇帝了的罪過。為什麼要把他廢黜?
霍光得到了田延年的支持,而田延年以非常的手段威脅表態晚的大臣,要殺了他們,這種行為使得參與議政的大臣們一致同意霍光的這個做法,於是大家去見皇太后。
《漢書》記載:
「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羅織罪狀,武力威脅。霍光實際上搞了一場看似眾口一致,有理有據的宮廷政變。這邊磨刀霍霍,劉賀那邊只是在鶯歌燕舞么?
蘇軾認為劉賀的下屬肯定也在預謀推翻霍光,可惜暴露了。他們既沒有韜光養晦,等翅膀硬了再說,也沒能先下手為強,快刀斬亂麻,只好反受其亂。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隨從們大聲喊著說:「當時就應該把霍光給處理了」。
只不過是劉賀手軟,他還年輕,謀略心沒有到那個層次。
《漢書》直言:
「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
劉賀不聽話,才是被霍光廢掉的真正原因
既然如此,《漢書》為什麼又羅列出劉賀的種種荒唐之舉呢?
有學者認為劉賀的狗頭軍師們或許故意營造出聲色犬馬,不求上進的假象。讓機警的霍光放鬆警惕,劉賀一派才能暗度陳倉,掌握實權,無奈這雕蟲小技不過自欺欺人,反而被霍光將錯就錯,把劉賀們誇張的真人秀,變成劉賀不務正業的罪狀。《漢書》只不過如實記錄而已。
萬事俱備,霍光亮出了王牌。他的外孫女,上官皇太后(漢昭帝皇后),宮門一關,孤身一人的劉賀被召到比他還小三歲的太后面前,跪下並接受眾臣的批鬥,聲聲刺耳,句句驚心。
最後宣布 「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當廢」
意思是說劉賀不僅行為不端,而且沒有到祖先劉邦的廟宇中,履行必須的祭拜禮儀,因此登基無效。沒有「告廟」等於祖宗並不認可即位,劉賀或許不知。
但從不犯錯的霍光是疏忽了,還是故意阻撓?
霍光是一個做事非常小心縝密的人,他在安排劉賀做皇帝的程序上,留了一手,沒有讓他告廟,而這是漢代皇帝登基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才是霍光玩的最出色的一手,登基手續沒辦完。有皇帝璽綬也沒用,不合法。
現在終於用上了,這也成為了廢黜劉賀最重要的一個理由之一。
皇太后一個「可」字,通過了廢帝的詔書。
劉賀爭辯,但是為時已晚。霍光直接摘掉了劉賀的皇帝印璽和綬帶。這個廢黜事件也是劉賀集團與霍光集團一新一舊之間的一次直接衝突,劉賀是最主要的犧牲品,他帶來的二百多人全部都身首異處」
劉賀哭著鼻子,孤零零的走了。
連昌邑國的封地都沒有保住(昌邑國已經變成山陽郡)。
而霍光在眾目睽睽中,再次召來了一位18歲的年輕皇帝,劉洵(漢宣帝)。繼續過他大權在握天下他有的快樂日子。劉洵是漢武帝第一位太子劉據的孫子,他因為武帝時期的巫蠱之亂而幼年入獄,後來流落民間飽經世事滄桑。漢宣帝即位後,韜光養晦。事事聽從霍光的指示,五年後霍光去世,宣帝獨掌大權,之後他清算了霍氏家族,滿門抄斬。
影視劇中漢宣帝形象
三、再授侯爵
對於被廢的前皇帝劉賀,漢宣帝也沒有放鬆警惕,他給張敞一封信,命令他去昌邑國(山陽郡)監視劉賀。
漢宣帝在信中說道:
「謹備盜賊,查往來過客,毋下所賜書」
這封信是有深意的,張敞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宣帝是要他對劉賀嚴加監視,於是他到任後,經常去拜訪劉賀,並將自己的觀察詳細稟報:
《漢書》記載:
「故王年二十六七,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
「少鬚眉,身體長大,疾瘺,行步不便」
「閉大門,開小門,廉吏一人為領錢物市買,它不得出入」
張敞告訴漢宣帝,曾經的昌邑王劉賀二十六七歲,臉色很黑,小眼睛,身材高大,行走不便。劉賀府邸的大門總是關著,很少有外人進出,府邸有一個小門,只有一個差役外出採買食物,此外不得出入。張敞還告訴漢宣帝,劉賀的府邸周圍都有兵士日夜巡邏。
可以說劉賀家的這種情況跟我們現代監獄中的囚犯的情況比較類似,劉賀當時應該是一種被監禁的狀況,但他比一般的囚徒要好很多,昌邑國之前積累的王室財富還都是為他所有,他可以在府中盡情享樂,但他沒有行動的自由。
《漢書 武五子傳》
「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
張敞還向漢宣帝報告:根據他的觀察劉賀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情況任性的人了,他的穿著,言語,舉動白痴呆傻。
張敞對劉賀的情況十分可憐,故而他在報告廢帝劉賀的情況時只說了他身體,精神方面的情況,對他政治方面的想法沒有稟告,因此劉賀得以保全性命,沒有死在昌邑王的故宮之中。漢宣帝的擔心稍稍減弱了,劉賀躲過一劫。
按照張敞的稟告,假如他沒有誇大的話,當時的廢帝劉賀已經病入膏肓了。正是這種狀態讓漢宣帝對他網開一面,劉賀在當了11年庶民之後,漢宣帝又封他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漢書 武五子傳》
「侍中衛尉金安上上書言:賀囂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奏可」
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的同時也宣布了他不必每年進京參加祭典,此時劉賀已經被貶山東十餘年,表面上看這是好意,以免身體欠佳的劉賀旅途奔波。
但背後卻另有深意,不需要他參加宗廟祭祀,實際上是取消了劉賀的政治資格(相當於現在的違法後,剝奪政治權利),雖然表面上給了劉賀一個侯爵(海昏侯),但還是讓劉賀遠離長安政治中心。
可見漢宣帝還是不信任劉賀,劉賀本想著靠酎金贏得漢宣帝的好感,靠著入朝參加祭祀,能夠重返西漢政治舞台,但沒想到宣帝不領情,被邊緣化的劉賀是什麼心情?
史書沒有記載,但是考古發現為這一故事續上了新的內容。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幾千枚竹簡中,出土了劉賀與他的夫人給漢宣帝及太皇太后的上書。
其中有內容:
「南藩海昏侯臣賀,昧死再拜上書言」
「再拜為秋請」
「元康四年」等等
元康四年正是劉賀就任海昏侯第二年,他又冒死向宣帝申請參加秋季進京朝拜的活動,即所謂「秋請」。證據顯示,劉賀心有不甘,不斷上書求見,他對朝見帝王重返長安仍然抱有期望。
只可惜這是他的一廂情願。
雖然劉賀處處謹小慎微,但他滿腔熱血鬱結於心,很難做到滴水不漏,何況從他墓中出土的竹簡經文上看,他也不是胸無點墨,才疏學淺。甚至當初被廢黜帝位時,他能當場引用《孝經》來質問霍光:劉賀說天子有錚臣七人,雖失德而不失天下。
這句話說明什麼呢?說明劉賀在自己18歲時對於儒家經典已經是十分熟悉的了,可以出口成章。懷才不遇又不甘寂寞的劉賀,天天想著克己復禮,內心何等的糾結。
後來海昏侯封地豫章郡的郡守孫萬世在和劉賀的閑聊中提到了當初的被廢事件。
劉賀回答:對於沒有提前下手解決霍光是十分後悔的。
孫萬世又提到了他將會被封為豫章王的傳言,劉賀不置可否,只叫他不要宣揚,雖然聊聊幾句對話,但還是流露出他不甘於現狀的馬腳。揚州刺史馬上將劉賀的言語上奏漢宣帝,漢宣帝下詔徹查,結果對話屬實。
於是漢宣帝下詔,削去海昏侯3000戶食邑以示懲戒。整個西漢所有因罪被削減食邑的一共也就6000多戶,劉賀這邊一下子就削減了3000戶,可見在漢宣帝看來,劉賀的不安於現狀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遭此變故,劉賀一蹶不振,第二年劉賀便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波濤起伏,又短暫的一生。
從他的一生來看,19歲時原本安居一方做昌邑王的劉賀,突然榮登帝位。授璽27日後,又驟然被廢,遣回昌邑,11年後,又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33歲時又是突然死亡,他的一生充滿著突然,看似荒誕,但卻又十分悲涼。
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