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
因為商業的繁盛,各國商賈雲集齊都臨淄,臨淄由此成為一大都會,這也代表著齊國的經濟實力。不論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經濟實力都是列國中最強的,即便到了戰國後期,秦最強,楚最大,可最富的還是齊國,漢初劉邦將庶長子劉肥封於齊地,就是因為齊地富庶。
齊國的繁榮,很大原因是因為地利,由於靠海,齊地擁有發達的鹽業和漁業,隨之又發展起手工業,這些產業在貿易中在很賺錢的,為齊國帶來巨大財富,使得齊國有足夠財力組建軍隊,對外征伐,而在齊國在統一山東北部的過程中,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齊國更加強盛。
到戰國時期,齊國南有泰山、東臨琅琊、西有黃河、北瀕渤海,又沿著南部山區修築了齊長城,甚至被稱作四塞之國,但這些屏障並不穩定,解體的概率很大。
變數最大的就是黃河,因為黃河經常改道,齊地又居黃河下游,一改道就受災不說,天險可能瞬間化為烏有。
齊地位於山東,山東除魯中南有低山丘陵外,其餘多為平原,這固然使得齊國可以四處攻伐,反過來,齊國一旦突破出去,就得四處受敵,不然也不至於修長城。而且齊國的戰略縱使很短,任一個邊境被突破,全境就能被擊穿。
地理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勢力的發育,但不是根本原因,據關中也有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齊國恰恰喪失了這一點,後期以孤立防禦為主,最終為強秦擊破。
《戰國策·齊策三》載:「韓、魏、趙、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專兵一志以逆秦。三國之於秦壤界而患急,齊不與秦壤界而患緩。是以天下之勢,不得不事齊也。故秦得齊,則權重於中國;趙、魏、楚得齊,則足以敵秦。故秦、趙、魏得齊者重,失齊者輕。齊有此勢,不能以重於天下者何也?其用者過也。」
齊國不與秦國接壤,對於強秦威脅的認知不如韓趙魏楚,加上齊國政策搖擺,導致這麼一個助秦則秦強、反秦則秦輕的大國,在國際上並沒有太高的地位,只能說是「用者過也」(策略出了問題)。
《讀史方輿紀要》載:「山東以自守則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和集事。」
想當初,齊國也只是個靠海小國,立國時連國都都差點被人端了,靠著海洋發了家,不斷開拓,消滅周邊小國,擴為大國;防禦戎夷,救助邢、衛、鄭、蔡,保全中原諸國,成為霸主;文化也是開放包容,儒、法、道、兵各大學說齊聚於此。
但隨著南部吳、越、楚相繼北上,東部三晉東謀,齊國是勝少敗多,主要策略以防禦為主,南部修長城,西部靠黃河,防禦有餘而攻擊不足,到五國聯軍攻破齊都後,更是從積極進取轉為自我孤立。
這正是顧祖禹所評價的「山東以自守則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和集事」,其實不管什麼地利,守到最後都是守不住的。
為什麼齊國不能一統天下?因為他們喪失了銳氣
《史記·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
因為商業的繁盛,各國商賈雲集齊都臨淄,臨淄由此成為一大都會,這也代表著齊國的經濟實力。不論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經濟實力都是列國中最強的,即便到了戰國後期,秦最強,楚最大,可最富的還是齊國,漢初劉邦將庶長子劉肥封於齊地,就是因為齊地富庶。
齊國的繁榮,很大原因是因為地利,由於靠海,齊地擁有發達的鹽業和漁業,隨之又發展起手工業,這些產業在貿易中在很賺錢的,為齊國帶來巨大財富,使得齊國有足夠財力組建軍隊,對外征伐,而在齊國在統一山東北部的過程中,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齊國更加強盛。
到戰國時期,齊國南有泰山、東臨琅琊、西有黃河、北瀕渤海,又沿著南部山區修築了齊長城,甚至被稱作四塞之國,但這些屏障並不穩定,解體的概率很大。
變數最大的就是黃河,因為黃河經常改道,齊地又居黃河下游,一改道就受災不說,天險可能瞬間化為烏有。
齊地位於山東,山東除魯中南有低山丘陵外,其餘多為平原,這固然使得齊國可以四處攻伐,反過來,齊國一旦突破出去,就得四處受敵,不然也不至於修長城。而且齊國的戰略縱使很短,任一個邊境被突破,全境就能被擊穿。
地理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勢力的發育,但不是根本原因,據關中也有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齊國恰恰喪失了這一點,後期以孤立防禦為主,最終為強秦擊破。
《戰國策·齊策三》載:「韓、魏、趙、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專兵一志以逆秦。三國之於秦壤界而患急,齊不與秦壤界而患緩。是以天下之勢,不得不事齊也。故秦得齊,則權重於中國;趙、魏、楚得齊,則足以敵秦。故秦、趙、魏得齊者重,失齊者輕。齊有此勢,不能以重於天下者何也?其用者過也。」
齊國不與秦國接壤,對於強秦威脅的認知不如韓趙魏楚,加上齊國政策搖擺,導致這麼一個助秦則秦強、反秦則秦輕的大國,在國際上並沒有太高的地位,只能說是「用者過也」(策略出了問題)。
《讀史方輿紀要》載:「山東以自守則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和集事。」
想當初,齊國也只是個靠海小國,立國時連國都都差點被人端了,靠著海洋發了家,不斷開拓,消滅周邊小國,擴為大國;防禦戎夷,救助邢、衛、鄭、蔡,保全中原諸國,成為霸主;文化也是開放包容,儒、法、道、兵各大學說齊聚於此。
但隨著南部吳、越、楚相繼北上,東部三晉東謀,齊國是勝少敗多,主要策略以防禦為主,南部修長城,西部靠黃河,防禦有餘而攻擊不足,到五國聯軍攻破齊都後,更是從積極進取轉為自我孤立。
這正是顧祖禹所評價的「山東以自守則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和集事」,其實不管什麼地利,守到最後都是守不住的。